W38-联名卡体验

体验联名卡后的一些感受与思考。这周开了一张美团联名卡,整个流程体验下来直呼爽快。一键申请,额度秒批,尝鲜特权,上门开卡验签,线上线下一气呵成。开卡后的特权优惠让人直呼过瘾,和美团App之间的数据互通,给查账还款这种高频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总的来讲,是一款远超预期的信用卡产品。

但即使是这样优秀的体验,从申卡成功到开卡的转化率也不过30%。这是我在开卡时,和上海银行的工作人员交流时获得的口头信息。据反馈,大多数人都是误点,而且已经有一张习惯使用的信用卡了,所以在线下开卡环节大家都不太愿意开。这个转化率对我的认知冲击还是挺大的,尽早的去真实的市场上去检验一下你的创意或者产品是十分必要的,市场总能给我们“惊喜”。这让我想到了《精益创业》里关于寻找PMF的建议。“当你有一个创意时,你想的不应该是赌它可以憋出一个全垒打,而应该是如何用最快速的方法确认它不是那堆糟糕创意中的一个。”

目前能想到的策略有三点。

一是下沉。S级甚至A级城市的用户大多已经是持卡用户,往B级以下的城市渗透可能更加有效。

二是便利性。从我身边的人观察来看,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申请多张信用卡,习惯于某一张信用卡来包揽消费。主要原因是不愿意在账期和信用管理上,付出更多的精力,多张卡好像会带来更大的负担。所以,在用卡便利性上可能也是我们的一个突破口。

三是强化联名卡生活服务领域的服务属性。拿运通举例,运通在一众信用卡产品中有着鲜明的品牌特色,其为全球旅行家服务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资料显示,美国运通卡占外来信用卡在中国消费的45%。

突出生活服务领域的支付特色,在便利性和优惠减免上可以有更加激进的探索。让用户在生活服务的场景中产生一种自然的联想。就像很多人在结账的时候会看一下美团上有没有到店的优惠,那在支付时看一下美团联名卡有没有额外的支付优惠也是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惯。比如,像医美这样客单价和决策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提供优惠的分期服务。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