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5-场景驱动的设计思路

最近华为发布了自家的全屋智能产品,看了几个体验视频,对华为这一套方案充满期待。智能家居已经不再新鲜,但大多数还是在单个智能设备上做功夫,做单个智能设备和整套全屋智能是完全不同维度的事情,能把后者做好的公司应该还没出现。就我自己的使用体验,很多设备联网后很有可能会带来体验的降级。全屋智能的难点是把每个节点高度集成在同一张网络下,让每一个设备变成一个个会活动的关节。华为给出了 1+2+N的产品方案,一个主机、两张网络、N个场景。看过几年前王自如给自己做的未来之家,设计理念上二者如出一辙。毫无疑问,王自如那套实现成本高,而且很考验DIY功力,毕竟“南山逼王”不是浪得虚名。降低入门门槛是我期待华为这套消费级产品的原因之一。

再有打动我的,是让我清楚地看到了一种产品设计的演进思路。硬件产品的迭代,基本经历了从供应链驱动,到产品驱动,再到场景驱动。早年间,硬件产品的迭代都是向上看,典型的就是白电,看供应链上游有什么新的技术和模组,然后把它生掰硬套到新一代的产品,不管用的人需不需要,这是供应链驱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产品的迭代思路也深深地影响到硬件,产品的迭代来源于用户需求和对体验的关注,是向下看的过程。大多是单一设备更好地解决某个问题,典型地像小米众多IOT产品,这是产品驱动。如今万物互联的大背景下,开启的是场景纪元,同一个设备在不同的空间里是具有异质性的,比如手机在车里、家里、办公室里,用户的需求随着空间的腾挪是在成套切换的。华为捕捉到了这个趋势,他给用户提供的基本操作单元是场景,而不是某个设备的开关。用户只需要关心自己是在会客还是在看剧,不需要关心怎么去控制室内光线。

这也可以联想到操作精准度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微妙关系。苹果经常运用这一点去击中用户,将最小操作单元升维,牺牲操控精准度,以换取用户体验。比如苹果的相机从诞生就对用户屏蔽了专业的摄影参数,取而代之的是模式。ipad Pro的光标用就近吸附的算法代替用户对光标的绝对控制。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