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47-大数据下的物化与异化

上周,市场监管总局发了一个关于反垄断的意见稿,直指互联网大厂。影响有多大,回看K线就可以。

刚好这周看到,我们基于数据去运营用户的“全景”平台,其中用户标签的丰富性是超乎我的想象的。每个用户的出行路线、工作内容、餐饮喜好、休闲娱乐,记录了消费和财富,也记录了情绪和欲望。

一个复杂的个体,被贴上满身的标签,作为一种数据资产,在市场上标价并交换。这不免让我想到物化与异化这两个概念。

物化与异化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概念。理解比较肤浅,简单讲,物化就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转变成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商品化的交换关系。异化可以理解为,把人的价值简化为一系列的数据和指标,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人和人之间的比较机制,甚至等级体系。

现在你来看我们口中的”标签“,是不是就是异化的一个过程产物。至于异化是好是坏就太复杂了,超纲了。

再来分享两个观点。

一个来自李翔,“今天的平台型公司格外强大,是因为除了传统的规模效应之外,它们还具备了网络效应和数据智能的能力。”言外之意是,如今的垄断企业比标准石油这样的工业托拉斯更难搞。

一个来自忧郁的尤瓦尔·赫拉利。大概意思是,数据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资产,大众与“被边缘化”的斗争,就像20世纪与“被剥削”的斗争是同等量级的。

这么看,如今垄断这件事儿的性质已经不局限于市场与商业了。

我们能做什么呢?看过一些评论,有两点是可取的,一个是承担更多的商业之外的责任,就是我团一直强调的企业社会责任。一个是去中心化的分析与决策,也就是”端智能“技术。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