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48-司龄回望两周年

马上司龄两周年,这是司龄回望系列的第二篇。适时回望,审时度势,及时调整。

细数最近这一年的经历。先是目睹优选活水,最惨的时候团队只剩下4个人。然后年初经历了晋升失败,深刻复盘了自己现状,吸取经验。接着做了架构治理专项,从抓耳挠腮,到拿到一些结果。现在终于等到了团队满编。如果用用户体验地图里的情绪曲线来模拟,画出来应该是触底反弹的形态。

过去一年我所做的一大部分自我革新,大概都是围绕一本书的框架去做的。这本书是我今年读过的收获最大的之一——《能力陷阱》。

重新定义工作内容

要走出“老黄牛”的身份,让它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而存在。我自知在技术上比较愚钝,好在勤能补拙。过去我要想把事情做好,很重要的一点是勤奋。别人一次搬5块,我一次手搬5块,后背还背5块。近一年我发现想做的更好,光是吃苦耐劳是不够了。脱贫阶段的勤奋,杠杆越来越低。每天重负前行、埋头苦干是要靠意志支撑的,结果就是整个人的状态不够松弛、不够弹性、韧劲不足。所以,不能挥汗如雨的搬砖了,而要腾出精力学怎么开塔吊搬砖。

旺盛的精力是一切达成的基础。“双减”之后,有一个词比较火,叫“儿童体适能”。是指人体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学习(工作)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这何尝不适用于所有人。

今年我在精力管理上更进了一步。

我通过戒掉杀时间的网络活动,提高信源质量,保持住了两周一本书的阅读习惯。

我解锁了皮划艇和击剑两项运动。还收获了一个额外认知,休闲时间多尝试一些自己不擅长的活动,可以很好的保持小ego。因为在一个岗位待的时间长了容易滋生专家心态,别人一张口就喜欢指点一番。而我在练习击剑时,在场的任何一个人,无论长幼几乎都可以对我指点评价一番。时常把自己置于一个小白的角色,让自己多一些不舒适的时间。

更好的精力管理,也让我留出时间,向外连接,发展关系。

重新定义人际关系

今年我对“关系”两个字有了不少新的认知。社会的本质、教育的本质、科技的本质,很多事情聊着聊着就都归结到了关系。

于个人而言,好的人际关系是要主动经营的,而非等着它自然生长。

我在年中把自己的微信好友列表拉出来做了一次复盘。借用兴哥的7层圆理论,移动互联网在最里层,世界在最外层。我的人际关系几乎都聚集在最里层,和最外层的世界隔了有6层。

下半年我做出了今年最重要的决定,报名了得到高研院。周末除了上课,就是将自己push到各种社会活动当中。就在最近,我帮助一位做心理咨询业务的老板组织了一场私董会,成功地解决了她最初经营上的一些困惑,过程中我也受益良多。

重新定义自我

今年重新思考了自我定位的问题。这是我工作的第6个年头了,我为自己定了一个愿景,用20年的时间跑出技术圈。这个并不是说14年后我要退休当保安了,还是有其他内涵的。

我期望如何的人生状态?这个问题也有了一个新答案,是松弛与安定。我女朋友是一个觉知力很强的人,她今年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看你活得好紧张,一点儿都不松弛。”是的,忙碌不等于紧张。

记得华与华的老板华杉讲如何应对疫情变化时,他的答案只有三个字:戴口罩。如果要再加三个字,就是:勤洗手。变化是常在的,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那就回到自己知道的事上,先把知道的做到知行合一,这才是在不确定性时代下,唯一确定性的打法。这背后我能读到松弛与安定的人生状态。

最后,要感谢Jerry,从我的导师到我的主管。我想表达两点。一,证明跟对人了。二,Jerry是唯一一位伴随我成长了两年的同学,如良师益友一般,谢谢指导与陪伴。

附:

最近基本没怎么写周报,心存内疚,这里还是要说明一下。工作内容在组内周报里已经写清楚了,没有必要再誊抄一遍。正常情况我会用心写每周的认知迭代,但近些日子周末确实忙,就偷懒了。

最后更新于